據最新消息,馬刺隊的「不動明王」鄧肯(Tim Duncan)已經決定與球團達成續約協議,具體的合約細節尚未公佈,不過這份合約很可能會跟賈奈特(Kevin Garnett)的合約相似,很可能會是一份三年3600萬美元的合約,而這份合約很可能會是鄧肯職業生涯的最後一筆合約。

現年36歲的鄧肯早在今年球季中已經表達終老於聖安東尼奧的想法,自從1997年以狀元郎身分加入馬刺後,鄧肯生涯已經累積出賽1111場,平均攻下20.3分11.3籃板3.1助攻2.2火鍋,投籃命中率超過5成,幫助馬刺四度奪下NBA總冠軍,並且在2002和2003年連續兩年獲得例行賽MVP,1999年、2003年和2005年三度拿下決賽MVP。
更可怕的是,在鄧肯加入NBA後,馬刺先後歷經多次陣容的大改變,1997年至今,陣中只剩下鄧肯和總教練波波維奇(Gregg Popovich)兩位舊面孔,然而扣除掉99年50場縮水球季,馬刺每一年至少都拿下50勝,本季更是在只有66場例行賽的情況下寫下連續13個球季破50勝的空前紀錄。不管是從個人成績還是團隊戰績來看,鄧肯毫無疑問是當代最偉大的球星之一,當然也是無可取代的鎮隊核心。
這些年馬刺為了有效保護鄧肯,在上場時間和攻守兩端的戰術運作上不斷試著減輕鄧肯的重擔,讓鄧肯能夠將所有能量集中在最需要的時刻,而鄧肯本身也進行一些減重計畫,避免膝蓋承受更多傷害。上個賽季鄧肯平均可以貢獻15.4分9籃板1.5火鍋,表現依舊穩定,並且帶領馬刺以西區最佳戰績殺進季後賽,可惜最後在西區決賽2比0領先的情況下遭到年輕的雷霆逆轉,無緣繼2007年後重返總冠軍賽。
在各隊開始進行轟轟烈烈的自由市場買賣之際,馬刺依然按照既定步調,先與外線射手格林(Danny Green)完成三年續約,之後再與狄奧(Boris Diaw)達成兩年合作方案,接著球團也將09年第二輪新秀、法國籍的後衛克洛(Nando De Colo)召入麾下。全隊將以原班人馬繼續追逐總冠軍;另一方面,未來三年隨著吉諾比利(Manu Ginobili)、帕克(Tony Parker)、鄧肯的合約陸續到期,馬刺也將在老將新秀的遞嬗下,重新開啟另一個世代。
現階段的鄧肯就像當年退居幕後的「海軍上將」羅賓森(David Robinson),將經驗傳承延續到新生代的球員身上,儘管馬刺長年穩定的戰績和薪資考量,讓他們目前仍看不到鄧肯後續的接班人選,但球團在世代交替的過程中依然憑藉準確的交易、選秀和補強,加上總教練的運籌帷幄,始終讓球隊維持強隊的尊嚴,不為重建而進行大破大立的「毀滅性交易」,這樣的團隊運作彷彿也讓人看到另一種職業精神的典範。
新聞出處:痞客邦NBA新聞
http://nba.pixnet.net/news/article/2012-07-11/14280/16508

現年36歲的鄧肯早在今年球季中已經表達終老於聖安東尼奧的想法,自從1997年以狀元郎身分加入馬刺後,鄧肯生涯已經累積出賽1111場,平均攻下20.3分11.3籃板3.1助攻2.2火鍋,投籃命中率超過5成,幫助馬刺四度奪下NBA總冠軍,並且在2002和2003年連續兩年獲得例行賽MVP,1999年、2003年和2005年三度拿下決賽MVP。
更可怕的是,在鄧肯加入NBA後,馬刺先後歷經多次陣容的大改變,1997年至今,陣中只剩下鄧肯和總教練波波維奇(Gregg Popovich)兩位舊面孔,然而扣除掉99年50場縮水球季,馬刺每一年至少都拿下50勝,本季更是在只有66場例行賽的情況下寫下連續13個球季破50勝的空前紀錄。不管是從個人成績還是團隊戰績來看,鄧肯毫無疑問是當代最偉大的球星之一,當然也是無可取代的鎮隊核心。
這些年馬刺為了有效保護鄧肯,在上場時間和攻守兩端的戰術運作上不斷試著減輕鄧肯的重擔,讓鄧肯能夠將所有能量集中在最需要的時刻,而鄧肯本身也進行一些減重計畫,避免膝蓋承受更多傷害。上個賽季鄧肯平均可以貢獻15.4分9籃板1.5火鍋,表現依舊穩定,並且帶領馬刺以西區最佳戰績殺進季後賽,可惜最後在西區決賽2比0領先的情況下遭到年輕的雷霆逆轉,無緣繼2007年後重返總冠軍賽。
在各隊開始進行轟轟烈烈的自由市場買賣之際,馬刺依然按照既定步調,先與外線射手格林(Danny Green)完成三年續約,之後再與狄奧(Boris Diaw)達成兩年合作方案,接著球團也將09年第二輪新秀、法國籍的後衛克洛(Nando De Colo)召入麾下。全隊將以原班人馬繼續追逐總冠軍;另一方面,未來三年隨著吉諾比利(Manu Ginobili)、帕克(Tony Parker)、鄧肯的合約陸續到期,馬刺也將在老將新秀的遞嬗下,重新開啟另一個世代。
現階段的鄧肯就像當年退居幕後的「海軍上將」羅賓森(David Robinson),將經驗傳承延續到新生代的球員身上,儘管馬刺長年穩定的戰績和薪資考量,讓他們目前仍看不到鄧肯後續的接班人選,但球團在世代交替的過程中依然憑藉準確的交易、選秀和補強,加上總教練的運籌帷幄,始終讓球隊維持強隊的尊嚴,不為重建而進行大破大立的「毀滅性交易」,這樣的團隊運作彷彿也讓人看到另一種職業精神的典範。
新聞出處:痞客邦NBA新聞
http://nba.pixnet.net/news/article/2012-07-11/14280/16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