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某些尖端科技總是顯得如此不切實際,接著卻在不久之後徹底改變人類未來的生活模式。如今正在蓬勃發展中的運動科學或許也將有同樣效果存在,其中更有兩項嶄新的科技目前正在悄悄進軍NBA,希望一舉扭轉人們對於籃球的認知。

首先是兩位神經科學家麥考菲(Daniel McCaffrey)和畢卡特(Kevin Bickart)所提出的驚人理論,他們認為自己有辦法運用該領域的專業,協助球隊量化一向最為虛無不定的團隊「化學效應」。



他們所根據的理論基礎是,神經科學家們曾對多組結婚夫妻進行實驗,發現能經由測試兩人一同拼湊拼圖的心跳頻率,對照實際完成拼圖的進度,從中尋找出一定的關連性,進而預測哪對夫妻的婚姻能維持較長久。

換句話說,麥考菲和畢卡特認為這同樣適用於籃球場上所謂的「化學效應」, 他們率先將此實驗應用至足球隊身上。結果顯示的確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出隊友間的互動。

在如今進階數據當道的NBA,仍有不少傳統派人士秉持籃球是團隊運動,最重要的不是那些看似花俏詳實的分析數字,而是人與人之間實際互動的結果,但假如上述的神經科學理論果真有應用的價值存在,那麼是否能一舉提升NBA球隊的實質表現呢?

另一個在近年越來越得到重視的運動科學產物,則是由《Catapult Sports》這家澳洲發跡的企業所發展而成的。該企業創辦人麥考伊(Gary McCoy)恰巧於前陣子親自於拉斯維加斯夏季聯盟現身,也接受了《ESPN》記者們的訪問。

麥考伊宣稱能透過測量運動員在場上各種數據,有效降低其受傷的機率和比賽後段疲累的可能,他指出有某隻NBA知名球隊希望《Catapult Sports》幫忙施行實驗,證明假如隊上一位明星老將每打6分鐘就下場休息,是否能有效地大幅提升其在最後關鍵第四節的效率。

此外麥考伊也提出該團隊上季成功透過精密儀器測量,防止某位左腳ACL撕裂的球員過早復出。他解釋道:「當只是初步檢查腿部力量時,這位球員似乎已經準備好重新回到球場。但經過儀器實際測量後,發現他用左腳啟動向身體右方加速衝刺,要比同樣向左的瞬間加速度少將近60%,這是用肉眼完全看不出來的。」

這兩項尖端的運動科學創新目前遭遇的最大難題是,美國職業運動不允許運動員在正式比賽上配戴任何電子儀器,所以最至關重要的這些數據通通是取自平日訓練,難免會遭到質疑是否因此有所失真。

不過這並不能阻止部分NBA球隊在可容許範圍內進行試驗,而聖安東尼奧馬刺就是《Catapult Sports》產品的客戶之一,上季更率先在其NBA發展聯盟附屬球隊的球員身上進行測試,今年甚至讓參加夏季聯盟的成員們也成為實驗對象,從上方附圖可以清楚發現,球員在球衣之下額外穿上了測試儀器。

或許在不久之後的未來,NBA球隊能藉由科技幫助,讓球員受傷機率降至最低,場上球員尤其是老將可以得到最充分且有效的休息,甚至成功建構出最佳的團隊「化學效應」!



新聞出處:痞客邦NBA新聞
http://nba.pixnet.net/news/article/2013-07-31/25440/2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