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Grantland》專欄作家洛威(Zach Lowe)的報導指出,NBA所有球隊在新賽季開始前都將在主場裝設《STATS LLC》的「SportVU」攝影機系統。

事實上已經有15支球隊在上季就裝設這套所謂「SportVU」攝影機系統,其主要目的是捕捉球員們在場上一舉一動,進一步將這些資訊予以數據化,作為球隊自我評估或者對敵偵蒐的進階工具。



舉例來說,多倫多暴龍就利用「SportVU」攝影機系統的輔助,設計一套能夠模擬比賽實況的電腦程式,針對敵我雙方的攻守布陣進行分析,其實際應用情形可以由下列兩部影片觀之:





其中藍色和白色的圓圈分別代表印第安那溜馬與暴龍球員,從影片中可以看到球員各自移動的方式和球的流動轉移,至於空心的圓圈則是暴龍管理階層的技術組的心血結晶,其所代表的意義為理論上暴龍球員們應該如何應對場上的變化。

以第二個影片作例子,顯示握有球權的溜馬由3號的希爾(George Hill)和21號的威斯特(David West)進行一次擋切配合,而防守威斯特的強森(Amir Johnson)理論上應該像空心圓圈一樣,盡速趕回到原本負責球員的位置,而非是如他實際上所做的,和洛瑞(Kyle Lowery)一同對上希爾,導致最後威斯特輕鬆跳投得分。

當然這套由「SportVU」攝影機系統所輔助的電腦程式不只適用於防守,進攻的道理也是相同,而且其能透過各式進階數據的輔助,或者教練團所傾向的進攻方針來做調整。因此若是像蓋伊(Rudy Gay)或者狄羅臣(DeMar DeRozan),這樣比較不擅長三分投射的球員,就算得到些許外線空檔,程式也能夠模擬出或許兩人應該選擇切入會較為合理。

更令人振奮的是,此套程式還有所謂「可得籃板區域」,有辦法計算出當籃板球出現時,特定球員究竟在哪個範圍內理論上是可以抓下這次籃板的。其中所估算的影響因素更是令人咋舌,包括球的移動速度、反彈角度、個別球員的活動力與高度等等。

這些數據資料通通是來自「SportVU」攝影機系統,因此球員的籃板能力好壞不再只是由傳統數據決定,而是當球落到他的「可得籃板區域」內後,究竟有多大機率他可以真的得到這記籃板。

如今30支NBA球隊已經決定全面利用這項最新科技,未來籃球發展走向或許正在悄悄面臨翻天覆地的革命當中。

新聞出處:痞客邦NBA新聞
http://nba.pixnet.net/news/article/2013-08-26/25920/2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