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甘迪(Stan Van Gundy)的NBA執教生涯雖然短暫,其間產生的話題卻絲毫不曾間斷。先是邁阿密熱火時期,時任球隊總管的萊里(Pat Riley)在卸下總教練職務不久後,就對當初的接班人選范甘迪進行「逼宮」,順勢取而代之。

接著范甘迪轉任奧蘭多魔術擔任總教練,充分利用明星中鋒霍華(Dwight Howard)攻守兩端的驚人牽制力,再搭配場上其他四人的長程火力支援,一舉在2009年闖進總冠軍賽。

.



但當年鍛羽而歸後,霍華和范甘迪的關係卻逐漸變質,甚至後者還對媒體公開宣稱,霍華希望管理階層能開除自己,事實上最後范甘迪的確下台走人。直到今夏一度有消息指出,亞特蘭大老鷹和密爾瓦基公鹿積極想爭取范甘迪加入,但他卻因為家庭因素予以婉拒。

儘管並未重返NBA任職,范甘迪卻從來不吝嗇透過媒體發表自己看法,也一向以自己直言不諱和別有洞見的風格深受歡迎,以下就是近日他接受《ESPN》記者史卓斯(Ethan Sherwood Strauss)訪談的部分摘要:

問:今年夏天有這麼多位總教練遭到撤換,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答:這點實在讓我感到有些費解,光是今年夏天就有13支球隊換了總教練,可是占了全聯盟將近40%的比例,其中卡爾(George Karl)、霍林斯(Lionel Hollins)和戴爾尼格羅(Vinny Del Negro)還各自帶領球隊拿到隊史新高的單季勝場數。

當然每支球隊換帥背後都有其各自的特殊理由,我並不是對每個狀況都瞭若指掌,但我想這個趨勢的原因大致上可以歸納為,新的一批年輕總管紛紛走馬上任所造成的。這些人不但年紀輕輕,出身背景也不再是來自傳統執教體系,而是改發跡自所謂數據分析派。

所以在我看來,其中部分人自然會對傳統派教練們的行事作風持不同看法,而假入換成是第一次執教的菜鳥主帥,這些總管們就比較能夠按照自己意思來走,因此我認為這股趨勢的確是由總管這邊所鼓動的。

問:所以為什麼儘管彼此經歷先前那些事件,你和霍華還是保持友好的關係呢?甚至還常常互傳簡訊交換意見?

答:我想當看待事情的時候,從自整體角度觀之非常重要。事實上我先前執教過的球員雖然就像我的家人一樣,但其中每個人都多少曾經和我發生過爭執。不過就算是如此,我還是很愛他們。

至於以霍華的例子來說,假如你從整體角度來看,他在我手下效力時對整支球隊的貢獻是那樣巨大,我對他是非常感激的。此外我從來不討厭霍華這個人,我和他之間曾經有過許多歡笑時刻,就算我們曾經發生過爭執、惹火對方,這些都不會抹消掉過去那些美好回憶。

問:你認為媒體對於球隊的報導會造成負面影響嗎?

答:我想媒體記者的工作本質本來就和我們的不同。讓我們這麼說好了,應付媒體有時候的確對我們是項挑戰,因為你們的目的無非是要尋找報導的題材。而在部分人士的眼中,負面題材總是最容易激起話題或引起大眾注意力的。

尤其現在新聞媒體是24小時不斷播送,再加上五花八門的各式各樣報導林立,假如你想抓住閱聽者的注意,勢必要其他各家有所不同才行。有些隨隊記者可能會寫某隊表現優異之類的報導,那麼我就不能再寫出來一樣的東西,否則根本就不會有人想看。

問:你認為因為害怕遭致批評,會導致一個教練喪失嘗試新事物的勇氣嗎?

答:我不覺得自己或者其他教練只是因為怕被批評就改變自己作法,以我自己來說,我習慣嘗試採用經過驗證可行的方法。這個東西必須曾經有成功的先例,可以適用在NBA的賽場上,這才會是我想採納的。

因為這些策略是我知道必然會奏效,所以我有信心可以堅持使用下去。我並不覺得自己是個有創意的教練,就像過去魔術時期的一位禁區長人搭配四位外線射手的戰術,或許其他人不認為這是個符合傳統的做法,但這種方式卻是最符合我們球隊的人員配置。

不過事實上這戰術並不是我獨創的,過去休士頓火箭在歐拉朱萬(Hakeem Olajuwon)時代,就用歐瑞(Robert Horry)和布拉德(Matt Bullard)擔任大前鋒,這兩個人都是典型具備優異外線能力的長人。

問:那在你看來誰才是真的具有原創性的總教練呢?

答:狄安東尼(Mike D'Antoni)大概是目前最接近所謂與眾不同的總教練,至於波波維奇(Gregg Popovich)則是我看過第一位最具有創意的教練,像他那樣讓手下球員休戰的方式,就算是現在也沒有其他人會這麼做。但外界所認為戰術上的大革新,其實是非常非常少見的,這點可能和一般人認知有些差距。

問:在2000年之後的幾年時間,聯盟針對規則做出更動,這點所帶來的改變究竟是怎樣呢?

答:我想身為教練不管規則怎麼變,都得要找出辦法來加以適應,所以規則異動的確會改變策略擬定。你提到的部分其中最大的改變在於,現在場上的球員是不被允許利用手部動作來防守,這點甚至比允許區域聯防影響更大。

因為這麼一來,幾乎很難以一對一方式來守住對方,所以團隊防守重要性就大大提升。過去我在熱火擔任助理教練時,隊上有個前鋒叫做馬爾利(Dan Majerle),他的速度雖然不快,卻依靠腳步移動和些許手部動作輔助來防住速度較快的對手,如今這種情況已經不復見了。

問:所以是規則改變造成如今中鋒在進攻上的角色大幅弱化嗎?

答:現在的中鋒確實在進攻上不再那麼重要,不過背後原因並不是只有一種。首先,現在的年輕球員在成長過程中越來越不想擔任中鋒,因為不但得承受很多肢體碰撞,又沒有辦法享受一球在手的樂趣,這實在一點也不好玩。

再來,就算是現在NBA中有低位單打的能力的球員們,也越來越沒有人願意把球交到他們手中。因為身為禁區長人,一定要有後衛的餵球才有辦法在低位有進攻機會。

此外,現在球員的傳球能力跟過去比不只沒有進步,甚至很多教練都認為是退步得相當嚴重,所以要找到適合餵球給低位的球員更是難上加難。

最後當然規則的變動也是很關鍵因素之一,現在你大可以使用繞前防守對付大個子球員,再讓另外一位防守球員從後過來包抄,這在以前是完全不被允許的。

因此綜合以上幾點來看,禁區球員根本很難擁有進攻空間,而這點也導致越來越多球隊希望場上球員能夠擁有一定的外線投射能力。



新聞出處:痞客邦NBA新聞
http://nba.pixnet.net/news/article/2013-08-28/14400/14530